【未来2 - 3年是钠电池关键窗口期,产业发展势头向好】 未来2 - 3年是钠电池在细分市场站稳、实现规模化与商业化的关键期。在2025“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”上,专家和产业人士指出,钠电池产业处于转折期,呈现技术路线清晰、应用场景聚焦等发展势头。 钠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电池相似,靠钠离子嵌入、脱出实现电荷转移。但新能源车浪潮中,锂电池发展正盛,钠电池仍在市场化边缘徘徊。 院士李景虹指出,钠电池是绿色能源方向,应扬长避短,发挥功率高、低温性能好等优势,瞄准混合动力汽车等应用场景。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称,钠电池产业进入从样品验证到商业化落地阶段,产业逻辑回归“价值创造”,应聚焦特定性能市场突破。 李树军认为,2026年钠电池将规模应用,降低用户成本。未来两三年内,成本有望降一半,实现可持续商业化。 专家强调,钠电池成本与性能需突破。哈工大邓亮团队研究四类正极材料,指出需系统部件协同优化,未来要控制成本、优化性能并布局回收体系。 中科大王青松研究厘清钠电池和锂电池热危险性差异,发现钠电池综合热失控风险低于三元锂电池,但结论基于特定材料体系,安全性需具体测评。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何鹏林表示,我国钠电池标准化稳步推进,已发布2项国标,11项国标及行标在制定,4项国际标准在起草。 何鹏林提及,试验验证数据显示长富资本,钠电池低温与安全性能总体优于锂电池,能与锂电池互补,有替代铅酸电池潜力。 论坛发布了3家第六批钠电池测评通过单位、6家首批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和第二批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。测评依据相关团体标准开展。
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,仅作参考,不涉投资建议,使用风险自担
智慧优配 - 配资开户|线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